公元839年春,,一位法號叫圓仁的日本和尚來到了寶應,。
圓仁(793年–864年),日本佛教天臺宗山門派創(chuàng)始人,,俗姓壬生,,下野國(今日本本州島中部栃木縣)人,。日本仁明天皇承和五年(公元838年,即唐文宗開成三年),,圓仁以請益僧身份隨遣唐使入唐求法,,于唐宣宗大中元年(公元847年)回國。所著《入唐求法巡禮行記》,,與玄奘《大唐西域記》,、馬可波羅《東方見聞錄》并稱世界三大旅行記。
據(jù)《入唐求法巡禮行記》記載:開成四年二月廿四日“卯時,,到寶應縣白田市,,市橋南邊有法花院。辰時,,到寶應縣停駐,,近側(cè)有安樂館。南去揚州高郵縣一百廿里,,北去州八十里,。午時,到山陽縣,,去州六十五里,。申后,,到楚州城”,。
這段關(guān)于山陽縣治地望的記載,解開了一個重大的歷史謎團,?!痘搓幨兄尽犯敝骶幫跄藫P先生認為:“淮安城南偏西65–70里處,一直有個名叫山陽溝的地方,,今為寶應縣山陽鎮(zhèn)政府所在地”,,“圓仁所記的山陽縣(城)應該就在這山陽鎮(zhèn)(或其)附近,它與中國史志記載關(guān)于古山陽的位置,,都完全符合”,。
據(jù)《晉書?地理志》記載,義熙七年(公元411年)“分廣陵界置海陵,、山陽二郡”,,《宋書州郡志》亦云,南兗州“山陽太守,,晉安帝義熙中土斷分廣陵立”,,又說“山陽令,射陽縣境,,地名山陽,,與郡俱立”,。這個山陽郡在何處,史籍中未見有明確記載,,由于明清山陽縣治與淮安府治同城,,人們想當然地認為古山陽的郡治、縣治一直在此,。這個認識其實與史料記載是矛盾的,。宋元嘉二十七年(公元450年),北魏大舉南伐,,劉宋山陽太守蕭僧珍守郡城,,《宋書?索虜傳》說:“有白米陂,去郡數(shù)里,,僧珍逆下諸處水,,注令滿,須賊至,,決以灌之,。”王乃揚先生認為這里的“白米陂”系“白水陂”即“白水塘”之形誤,白水塘水既可以灌溉農(nóng)田,,又可以用于軍事上,,但在軍事上對淮安城卻不起作用。宋人就已經(jīng)看出了這一點,,明正德《淮安府志》引宋嘉定《山陽縣志》:“果系向來邊兵經(jīng)行橫趨大儀(今揚州市西北50余里)之路,,可決而灌之。至于楚州城去塘百里,,決水至此勢已減殺,。”可見劉宋時山陽郡城絕對不在今淮安城。而山陽鎮(zhèn)正位于北兵自淮陰古泗口渡向南,、“經(jīng)行橫趨大儀之路”上,,西南距古白水塘五六十里,在白馬湖東邊數(shù)里,,北兵至時“決以灌之”方足以退敵,。這樣看來,與其說“白米陂”為“白水塘”,,倒不如說“白米陂”系“白馬陂”之音訛或“白水陂”即“白馬湖”更為恰當,。
這樣也就可以理解《水經(jīng)注》中關(guān)于山陽城地望的記載:“自廣陵出山陽白馬湖徑山陽城西即射陽縣之故城也。”這句話通常標點為“自廣陵出山陽白馬湖,,徑山陽城西,,即射陽縣之故城也”,讓人不知所云。其實后一個“城”應作“地”,,劉寶楠《寶應圖經(jīng)》曾作詳細考證,。這句話應標點為“自廣陵出山陽,白馬湖徑山陽城西,,即射陽縣之故地也”,,白馬湖以南為漢廣陵國平安縣地,后來屬廣陵郡,。自白馬湖向北,,則屬山陽郡,為漢臨淮郡射陽縣之故地,。“中瀆水又東,,謂之山陽浦,又東入淮,,謂之山陽口者也,。”山陽口即末口,山陽浦則應為今淮安區(qū)三堡鄉(xiāng),、建淮鄉(xiāng)這一帶,。當酈氏生活之時代,楚州尚未建置,,這一片區(qū)域均屬山陽,。而“白馬湖徑山陽城西”,山陽城在白馬湖東側(cè),,即“山陽鎮(zhèn)(或其)附近”,。
圓仁和尚從寶應縣城乘船到楚州城時,今寶應縣城至黃浦運河河道尚未形成,,據(jù)劉寶楠考證,,這段河道是明代才形成的。圓仁說寶應縣城至楚州城河道長達80里,,而今天這段河道不到70里,就是因為當時的河道向西繞了一個彎,。據(jù)《資治通鑒》,,隋煬帝大業(yè)元年,“發(fā)淮南民十余萬,,開邗溝,,自山陽至揚子入江”,元胡三省注,,“山陽,,今淮安州”,故劉寶楠認為唐代寶應縣城至楚州城之間,運河河道自穿城而過的宋涇河向西,,“由白馬湖徑達山陽境”,,則大業(yè)邗溝由今淮安城沿今運河一線向南,至黃浦附近入山陽溝或更東的長溝,,經(jīng)過今山陽鎮(zhèn)和長溝村之間的古山陽城,,向東與今宋涇河相接,再入今寶應,、高郵,、江都一線諸湖而至今揚州城向西,由今儀征市入江也,。由此亦知,,山陽可能宋代已與楚州同城。山陽溝和長溝雖已湮沒,,但民國二十三年(公元1934年)所繪《寶應縣全圖》尚可見其蹤跡,,且今仍存地名。以圓仁所記里程為印證,,由長溝水道至今淮安城,,全程正好80里,而由今山陽鎮(zhèn)至長溝村一線之間向北至今淮安城,,全程也恰好65里,。有人認為圓仁所記載的“到山陽縣”,“縣”字后面可能脫漏一個“界”字,,這是沒有任何依據(jù)的,,純屬以今淮安城套古山陽城所致,王乃揚先生對此已作辨析,。如再以里程證之,,黃浦一直屬寶應管轄,由此向北至今淮安城僅50里左右,,與山陽縣(界)“去州六十五里”更為不符,。
今天的山陽鎮(zhèn)位于寶應縣城西郊,東依古老的京杭大運河,,南連風光秀美的寶應湖,,西鄰煙波浩瀚的白馬湖,景色秀麗,,環(huán)境優(yōu)美,,是著名的有機農(nóng)業(yè)和生態(tài)養(yǎng)殖業(yè)基地。丹寶明公路穿境而過,,交通便捷,,工業(yè)經(jīng)濟得到迅猛發(fā)展,,其中羽絨家紡、機電產(chǎn)業(yè)已成為鎮(zhèn)工業(yè)經(jīng)濟的主要特色和支柱產(chǎn)業(yè),。
信息來源:寶應文化月刊
設為首頁 | 加入收藏 | 聯(lián)系我們 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版權(quán)所有 Copyright © 2010-2021
蘇ICP備10068214號-2 蘇公網(wǎng)安備32102302010144號 技術(shù)支持:平邑在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