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時間:2010-10-18 6:03:22 作者:yztpdq 來源:本站 瀏覽量:9470 【字體:
大 中 小】
揚州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劉宋孝武帝大明年間(457—464)而得名,。1500余年來,,寺名多有變化,,如隋代稱“棲靈寺”,、“西寺”,,唐末稱“秤平”等,。清代,,因諱“大明”二字,一度沿稱“棲靈寺”,,乾隆三十年皇帝親筆題書“敕題法凈寺”,。1980年,,大明寺恢復(fù)原名,。
千年古剎,歷經(jīng)劫難,,終獲新生。唐會昌三年(843),,九層棲靈塔遭大火焚毀,。兩年后“會昌法難”,大明寺未能幸免,,廟宇被毀,。后經(jīng)僧人募化重建,但屢有圮廢,。清康乾盛世,,大明寺擴建為揚州八大名剎之首。然而咸豐三年(1853),,寺廟又毀于太平軍兵燹,。此后,大明寺幾經(jīng)修建,,規(guī)模漸大,。1958年,大明寺被列為江蘇省保護單位,。“文化大革命”時期,“紅衛(wèi)兵”以“破四舊”為名,,要砸爛寺廟內(nèi)佛像,。周恩來總理緊急電諭,,命令堅決保護大明寺古跡,。地方政府及時封閉了寺廟,使古剎幸免于難。1979年,,寺廟全面維修,,佛像貼金,大明寺煥然一新,。二十年來,在能勤,、瑞祥,、能修法師的主持下;大明寺規(guī)模越來越大,,中外賓客絡(luò)繹不絕,,千年古剎大放光彩。
揚州大明寺的山門殿兼作天王殿,,正門上額“大明寺”三字是全國政協(xié)副主席,、中國佛教協(xié)會會長趙樸初集隋代《龍藏寺碑》而鐫,字體古風(fēng)流溢,。殿內(nèi)供有彌勒坐像,、韋馱天將和四大天王。過天王殿,,但見庭院開闊,,古木參天,香煙繚繞,。東有百年檜柏,,西有百年黃楊,,中有寶鼎兩尊。大雄寶殿為清代建筑,,面闊三間,,前后回廊,檐高三重,,漏空花脊,。屋脊高處嵌有寶鏡,,陽有“國泰民安”四字,,陰有“風(fēng)調(diào)雨順”四字。大雄寶殿內(nèi)法相莊嚴,,經(jīng)幢肅穆,,法器俱全。正中坐于蓮花高臺之上的釋迦牟尼大佛,被尊稱為“大雄”,。大佛兩側(cè)是他的十大弟子中的迦葉和阿難,,東首坐著藥師佛,西首坐著阿彌陀佛,。佛壇背后是“海島觀音”泥塑群像,。大明寺內(nèi)僧人甚眾,香火不斷,,游人如織。每年除夕,,寺內(nèi)舉行撞鐘活動,,中外嘉賓咸集,共祈平安多福,。
揚州大明寺的文化底蘊十分豐厚,,歷朝歷代不乏麗辭華章。山門外東偏壁上,,面南嵌著一方石刻,,上有擘窠書“淮東第一觀”五字。此碑石立于清雍正年間,,由揚州知府高士鑰提議,,用宋代著名詩人秦少游贊頌大明寺景觀的句意書刻,字由金壇書法家蔣衡書字,。北宋時,揚州屬淮南東路轄區(qū),,著名文學(xué)家蘇轍(子由)與秦觀(少游)暢游大明寺,,作詩唱和。秦少游詩末句為:“游人若論登臨美,,須作淮東第一觀,。”自此,大明寺景區(qū)為“淮東第一觀”而名聞天下,。
信息整理:
kixlkop.cn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