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琳(字孔璋),,主要政治活動和文學創(chuàng)作生涯在東漢末,、三國時期?!逗鬂h書》,、《三國志》以及明,、清《淮安府志》均有傳記,。原有《陳琳集》十卷,,已散佚,;明代人輯有《陳記室集》;我國編選zui早的文集《昭明文選》中,,收有《飲馬長城窟行》,、《游覽詩》,、《宴會詩:》等篇,,是現(xiàn)存確屬陳琳的作品。
陳琳籍貫考辨
《三國志·陳琳傳》稱陳琳的籍貫為“廣陵”,,因廣陵治所多在今揚州,,后世諸多著作,,包括《辭海》,、《中國歷代名人辭典》(南大歷史系編)等工具書,,都稱陳琳為江蘇揚州人,。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,。
據(jù)宋鄭興裔《鄭忠肅奏議遺集》(下)《嘉慶一統(tǒng)志·九六揚州府》載:廣陵作縣名,,始于秦,屬九江郡,,隋初改邗江,后又改江陰,;廣陵作郡國名,,始于戰(zhàn)國楚,漢景帝四年為江都國,,武帝元狩三年,,更名廣陵郡。廣陵郡的轄境相當于今江蘇安徽交界的洪澤湖和六合以東,泗陽,、灌南以南,串場河以西,,長江以北地區(qū),。治所多在廣陵縣,,而“三國魏移郡治于淮陰,,東晉復以廣陵為郡治。”
《資治通鑒》六十三卷記載:“魏之廣陵郡治淮陰,,漢之廣陵故城廢棄不治”,。
明《天啟淮安府志》淮南淮北沿革表也稱:“魏吳,,廣陵郡治淮陰,,屑徐州,,晉統(tǒng)淮陰,、淮浦,、射陽、鹽瀆,,治淮陰”,。
可見在陳琳生活的三國魏時期,,今揚州市雖屬廣陵郡,但郡治所并不在今揚州,,而在古淮陰,?!度龂尽肥痍惲占灋?ldquo;廣陵”,,此廣陵不能說就是今天的揚州,。
那么,陳琳的籍貫究竟在哪里呢?《三國志·魏書》臧洪傳提供了重要線索:
初平四年(193),,曹操圍張超于雍邱,,東郡太守、廣陵射陽人“臧洪聞之,,徒跣號泣,并勒所領兵,又從紹(袁紹)請兵馬,,求欲救超,而紹終不聽許,,超遂族滅,。洪由是怨紹,絕不與通,。紹興兵圍之,歷年不下,,紹令洪邑人陳琳書與洪,喻以禍福,,責以恩義,。”
從上述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兩點,,shou先,,袁紹讓陳琳致書臧洪,,因為他們同是廣陵射陽的“邑人”,;其次,陳琳與臧洪還是交情甚篤的故友或者還是什么親戚,。也就是說他們是鄉(xiāng)親,都是廣陵射陽人,。
“邑”在古代主要是指區(qū)域單位,。《周禮·地官·小司徒》:“九夫為井,,四井為邑”,,顏師古注“四井方邑方二里”,這個意義見于《尚書》,、《詩經(jīng)》,、《左傳》等書。邑作為城鎮(zhèn),見于蘇洵《六國論》“小則獲邑,、大則得城”,。邑作為縣的別稱,見于《漢書·傅寬傳》:“賜食邑雕陰”,,孟康曰:“縣名,,屬上郡”。三國魏,、晉時期,,邑的范疇無非是縣或鎮(zhèn),而不會是郡,。“邑人”就是“鄉(xiāng)人,、同村人”,由此可以說,,臧洪為廣陵射陽人,。他的故友、邑人陳琳,,也應為廣陵射陽人,。
由清李鴻章題詞、著名學者范以煦撰寫的地方風物志《淮流一勺》“陳琳”條中,,明確地說:“琳為廣陵射陽人”,。歷代的《淮安府志》亦稱“琳為廣陵射陽人”。
人們不禁發(fā)問,,《三國志·陳琳》署陳琳為廣陵人,,而在《臧洪》傳中,又稱陳琳為廣陵射陽人,,為什么會出現(xiàn)兩種說法呢?
我們知道,,《三國志》主要記載了魏文帝黃初元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(公元220-280)魏、蜀,、吳三國六十年較為完整的歷史(屬于正史,,不是地方史)。因此,,在寫曹操,、諸葛亮,、呂布等政治,、軍事主要人物時,,郡縣記的都詳實,但文學家之類只是概略的記錄了大的區(qū)域名稱,。如稱“建安七子”之一的徐干為“北海人”,,阮瑀為“陳留人”,,應王易為“汝南人”,劉禎為“東平人”,。因此,,稱陳琳為廣陵人,,用的是同一種手法,,都是“取其本郡,,略其縣邑”的簡稱,廣陵射陽才是全稱,。
廣陵射陽又在今天什么地方呢?
《后漢書·志二十一》載:“廣陵郡十一城”,“射陽故屬臨淮”,?!顿Y治通鑒》卷六三:“廣陵太守陳登治射陽,。射陽縣前漢屬臨淮郡,后漢屬廣陵郡,,今楚州山陽縣,。”《舊唐書·地理志(一)》曰;“山陽,,漢射陽縣也。”《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》亦稱:“淮安縣南齊置,,漢射陽縣,,東晉改曰山陽縣”,。由此可知,,廣陵射陽就是今天的淮安,,陳琳的籍貫,也應為淮安,。
主要政治活動
陳琳在漢靈帝時,,為國舅、大將軍何進的主簿,,他的政治見解頗為高明,。當時,,宦官擅權(quán),,何進欲誅宦官,,太后堅決反對,何進欲召集地方豪強,,引兵來京城咸陽,以此恫嚇,、劫持太后,。陳琳力諫,他對何進說:“《易》稱‘即鹿無虞’,,諺有‘掩目捕雀’,,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,況國家大事?”他反復勸戒:您掌握著國家兵權(quán),,總攬著皇威,,整肅朝綱,是很容易辦到的事,。而現(xiàn)在,,您放棄有利的條件不去做,反而召集地方諸侯豪強進京恫嚇太后達到整肅朝綱的目的,,無異于引狼入室,功必不成,,只會造成國家大亂,。可是,,何進不聽勸諫,,一意孤行,堅持從地方引兵入京脅逼,,結(jié)果不出陳琳所料,,地方實力派董卓率兵進京,自立為太師,,廢少帝,,立獻帝,社會動亂四起,,加快了東漢王朝的覆滅,。何進也在亂中被殺。何進死后,,陳琳避難依附于另一個地方實力派袁紹,。公元196年,,曹操派兵圍攻臧洪的盟友張超于雍邱。此時,,任袁紹東郡守的臧洪“徒跣號泣,、求救于袁紹”,袁多與曹操新和,,不予救兵,,雍邱被攻破,張超自刎于城上,。于是臧洪義憤填膺,,與袁紹對抗。袁紹派兵攻打,,可“歷年不下”,,而臧洪以弱兵敵強,抱必死打算,,誓守窮城,,戰(zhàn)斗到底。見此情景,,此時,,也在袁紹帳下效力的陳琳,感到事態(tài)嚴重,,連忙寫信“譬洪,,責以恩義,喻以禍福”,。臧洪特意回信故人,,《后漢書·臧洪傳》,作了全文抄錄,,這里不一一贅說,。袁紹敗后,他又歸附曹操,。曹操讓他擔任司空軍謀祭酒,,管記室,軍國書檄多琳所作,,為曹操統(tǒng)一北方的大業(yè)作出了貢獻,。總的看來,,陳琳的政治主張,,有利于維護國家的統(tǒng)一,有利于安定社會秩序,,安定人心,,有利于社會的發(fā)展,。
文學成就
陳琳的文學成就是頗值得一書的。避難冀州依袁紹時所寫的《為袁紹檄豫州》,,痛斥曹操,,文辭鋪張揚厲,縱橫馳騁,,具有縱橫家的特色,,文中多用排比對偶句法,表現(xiàn)了散文逐漸向駢體發(fā)展的傾向,。袁紹敗后,,他為曹操所得,曹操愛其才而不加罪于他,,讓他負責起草軍國文書,。據(jù)史載,有一次,,他起草了文告呈給曹操看,,其時曹操正犯頭痛病,躺在床上,,讀到他的文告,,忽然坐起來說:“這篇文章治好了我的病。”由此可見陳琳作品的魅力,?!痘戳饕簧住贩Q贊他:“翩翩記室建安骨,大筆淋漓垂著作”,。曹丕在《典論·論文》中說:“(陳)琳,、(阮)瑀之表章書記,今之雋也,。”稱贊陳琳和阮瑀的奏章,表文和書信是當時的杰出代表,,高度評價了陳琳的文學成就,,把他列為“建安七子”之一。“建安七子”除孔融之外,,陳琳,、王粲、徐干,,阮瑀,、應瑒、劉禎六人都是曹操,、曹丕父子的僚屬和鄴下文人集團的重要作家,。他們目擊漢末的動亂,,有的還經(jīng)歷困苦流離的生活,又都有一定的抱負,,想依曹氏父子做一番事業(yè),,所以他們的作品反映了動亂的現(xiàn)實,表現(xiàn)了建功立業(yè)的精神,,具有建安文學的特征,。“于學無所遺,于辭無所假,,咸以自騁驥于千里,,仰齊足而弗馳”。他們繼漢樂府之后,,打破了漢代文人詩歌消沉的局面,,第一次掀起文人詩歌的高潮,反映了豐富的社會生活,,具有“慷慨悲涼”的獨特風格,。同時,普遍采用新興的五言形式,,奠定了五言詩在文壇上的堅固地位,。他們和曹氏父子共同開創(chuàng)了我國文學史上建安文學的新局面,后代作家在強調(diào)文學的社會政治內(nèi)容,,反對形式主義的時候,,也常以他們?yōu)閷W習的典范。
陳琳親身經(jīng)歷了漢末動亂,,又有建功立業(yè)的抱負,,因此,他的作品在書寫個人理想的同時,,也反映了社會動亂和人民生活的苦難,。其代表作《飲馬長城窟行》就是假借秦代筑長城的事,深刻地揭露了當時繁重的徭役給人民帶來的痛苦與災難,。
飲馬長城窟,,水寒傷馬骨。往謂長城吏,,“慎莫羈留太原卒!”“官作自有程,,舉筑諧汝聲!”“男兒寧當格斗死,何能怫郁筑長城!”“長城何連連,,連連三千里,。邊城多健少,內(nèi)舍多寡婦。作書與內(nèi)舍:‘便嫁莫留住,。善事新姑嫜,,時時念我故夫子。’”“報書往邊地,,君今出言一何鄙!”“身在禍難中,,何為稽留他家子?生男慎勿舉,生女哺用脯,。君獨不見長城下,,死人骸骨相撐拄!”“結(jié)發(fā)行事君,慊慊心意關,,明知邊地苦,,賤妾何能久自全。”
“長城何連連,,連連三千里,。”這正是當時永遠服不完徭役的象征。詩中役夫忍痛勸妻子改嫁和妻子愿以死相守的情節(jié),,藝術地概括了繁重徭役給無數(shù)家庭帶來的悲劇,。詩中運用對話展開情節(jié),真實地表達了人物內(nèi)心世界,,這是樂府民歌中的藝術杰作,,歷來為人們所推崇,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章,。

信息整理: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